三国军神 !训练了十几天,这些义兵已经颇具规模,起码知道令行禁止。

郡国官吏看了陈旭练兵之后,考虑到现在的兵曹掾史对于兵事丝毫不通,为了郡国兵的战斗力,把一千五百郡国兵也都交给陈旭训练。

这个兵曹掾史不但没有丝毫不满,反而喜气洋洋,为自己能够卸下这个包袱而高兴,他把郡国兵交给陈旭,到时候就可以找借口不上战场了。

想起那个对自己千恩万谢的兵曹掾史,陈旭都有些哭笑不得。

至于那些郡国兵,都是东郡人,早就听过陈旭威名,不但不怨恨陈旭杀掉他们的前任统帅,反而因为分到陈旭手下而高兴。

毕竟,吴丰在众多郡国兵中,并无多少威望。眼见战乱将起,只有在一个有本事的人手下,才能够保住性命,甚至建功立业。

这一日,陈旭正在校场训练兵卒,突然有人传他到郡守府。

他来到郡守府内,见到郡中官吏交头接耳,个个面有惧色。

向众人施礼毕,陈旭行礼毕,出声询问:“不知郡守大人相招,所为何事?。”

桥瑁见到陈旭,脸色稍好,才出了他的担忧。

原来,今年四月,左中郎将皇甫嵩、右中郎将朱儁、骑都尉曹操率兵四万,进剿颍川郡黄巾。

不成想,波才所率黄巾军悍不畏死,官兵难以抵挡。

波才先是大败右中郎将朱儁部,而后又将皇甫嵩围困于长社,若是皇甫嵩兵败,波才必定挥军北上,与张角合兵一处。

张角位处冀州,波才位处豫州,要与之会合,必将经过兖州。

如今卜己正在东郡,若是波才与卜己合兵一处,凭东郡数千兵卒,根本无法挡住贼军锋芒。

知道众人的担心以后,陈旭亦是大惊失色。

后世记忆中关于黄巾军的描述,全都他们是乌合之众,不堪一击。

皇甫嵩、朱儁率兵平乱,可以是摧枯拉朽,如今怎会被波才大败?

国相似乎觉得桥瑁叙述得不够详细,继续补充:“黄巾贼寇凶猛无比,佐军司马孙坚,有万夫莫当之勇,居然被黄巾贼人射伤,几乎殒命。”

都尉亦是颤声道:“汝南太守赵谦被黄巾军在邵陵打败,幽州刺史郭勋及太守刘卫,尽皆被广阳黄巾军杀死。贼兵势大,官军节节败退,这可如何是好?”

“怎么可能?黄巾军不是不堪一击么?为何官兵会屡战屡败?”陈旭思前想后,都不知道为何会如此。

他的思维其实是受到演义的影响,才认为黄巾军不堪一击。

真实历史上的黄巾军,他们有信仰、有热情,在毫无活路情况之下,奋起反抗,可以是人人悍不畏死。

曹操日后收编了青州的黄巾军,他们个个桀骜不驯、勇猛善战,为曹操南征北战,所向披靡。

黄巾军的战斗力,由此可见一斑。

黄巾起义初期,黄巾军大破各路官兵,若不是黄巾之中缺乏将帅之才,大汉帝国不见得能够如此轻易平定黄巾之乱。

波才虽连败朱儁、皇甫嵩,奈何他不知兵法,先让被围困的皇甫嵩趁机逃脱。

后来又依草结营,被官兵用火攻之,然后皇甫嵩、朱儁、曹操三路兵马合一,大破波才,黄巾军这才有了起义以来的第一个败仗。

直到八月份张角病死,黄巾军的精神信仰倒塌,黄巾军才开始彻底溃败。

第一次轰轰烈烈的黄巾起义,就此拉下帷幕。

陈旭对于演义的了解,远远多于真正历史,上面的一切他自然不会知道。

虽然听到官兵四处溃败,但是陈旭还是记住桥玄曾经告诉他的话:为将者,当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。

环顾四周,见郡中官吏都面露怯色,陈旭突然哈哈大笑,其他官吏见此都有些愕然。

桥宇脸色微动,当即非常配合地问道:“文昭何故大笑?”

陈旭赞许地看了桥宇一眼,侃侃而谈:“夫黄巾者,谋划已久,官兵仓促应战,初时战败亦在所难免。”

“然皇甫嵩将军、朱儁将军,皆是世之名将,其麾下将士,亦是大汉精锐,又岂会屡战屡败?是故某断言:旬日之内,战局必定有所改变。”

陈旭相信,历史上皇甫嵩、朱儁大破黄巾,必定不会有假。

纵然现在的形势对于官兵不利,历史大势绝不会改变。

众多官吏闻言,仍旧面露疑色,陈旭为安众人之心,只得继续道:“纵然皇甫将军、朱儁将军战败,某料定波才亦不会挥兵北上。”

官吏闻言,这次脸色稍缓,连忙询问:“为何?”

他们现在听闻波才之名,甚是惧怕。

就连皇甫嵩、朱儁这样的名将,带着几万大汉精锐士卒,都奈何不得波才,更不用是这些郡国官吏了。

在他们心中,只要波才不来东郡,只是卜己一人,虽拥兵万余,却也不会惧怕。

所以听闻陈旭之言,才赶紧询问。